返回
丝路资讯
毛新雅:推进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2020年6月9日

 

       共建“一带一路”,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继续推进高质量对外经济合作,既要看到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更要看到机遇。

 

       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共建  “一带一路”,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当前,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强  “一带一路”建设,继续推进高质量对外经济合作,既要看到困难、风险、挑战,更要看到机遇。第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球经济份额中的占比不断提高;所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  “一带一路”推动全球经济开放合作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第二、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体系完备,同时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引领者之一,其他国家向中国学习、与中国合作的意愿更为强烈,有助于推动  “一带一路”建设开展更为广泛的经济合作。第三、  “一带一路”在医疗、减贫等民生项目领域将迎来更多合作机遇。中国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的民生、人权理念深得人心,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在  “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民生项目合作的意愿将会更加强烈。

 

       笔者就如何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以  “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更加坚定表明中国推动经济开放合作的立场,旗帜鲜明地阐释包容性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发展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20世纪以来全球性疫情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既有研究表明,重大疫情短期内(通常为2-3年)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但从中长期看,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这启示我们,在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  “一带一路”应当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理念,推动包容性经济全球化,着眼于中长期发展。

 

       第二、  “一带一路”产业合作中,需要维护中国产业体系的完整性。此次疫情抗击中,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较高的生产能力展示出了强大优势,  “一带一路”建设要努力优化国内东、中、西地区产业分工,补齐相关短板,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此基础之上,稳步推进与共建国的产业、产能合作。

 

       第三、以共建  “一带一路”为平台,带动中国和更多发展中国家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体系当中,创造和平发展的世界环境。弗里德曼的  “戴尔理论”(DellTheory,2005)认为,全球供应链将纾缓、甚至改变旧时代国际政治的威胁。如果全球供应链网络因为疫情等突发事件遭到破坏,世界危险程度将会增加。从这个意义上看,  “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甚至具备一定的世界  “稳定器”作用。

 

       第四、遵循市场原则,开展互惠互利合作。企业是  “一带一路”建设主体,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生存法则和发展基础。在  “一带一路”对外经济合作中,企业需要树立理性投资、健康投资理念,加强对合作项目经济效益的考量,务实开展互惠互利合作,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  “一带一路”建设稳健前行。

 

       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一带一路”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一带一路”自建设伊始,中国就坚持与已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合作,与已有区域合作机制联通,与共建国既有发展规划对接,这种理念本身就顺应了世界经济向多重力量并举格局变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中国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产业等创新动能的快速增长,也为  “一带一路”建设数字丝路、创新之路、健康之路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成为推动乃至引领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有生力量。(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  “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毛新雅)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