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商会新闻
“2017两岸人文对话”在香港举行
2017年4月27日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荣誉主席、文化委员会主席王石出席活动并发言。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和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17两岸人文对话”4月20日在香港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齐聚香江,围绕主题“汉字与中华文化之存续”展开深度对话,就如何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行探讨。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钱复、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中华语文教育基金会董事长何景贤、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潘悟云、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黄德宽、中华文化促进会学术咨询委员张圣洁出席活动。“对话”分别由太平洋文化基金会执行长刘瑞生及我会副秘书长韩阳主持。

 

        专家们一致认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记载和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存续的根本保证,对汉字的重视及保护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何景贤说,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融合,扮演着沟通与桥梁角色的中国文字,历久弥新。文字推动了历史进程,也记录了文化轨迹。何景贤表示,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手机普及,年轻人打字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写字水平却急剧退化,两岸多次举办汉字文化活动,便是希望唤起人们对汉字的深情和关注。与此同时,网络上便利快速的中文输入法,又让古老的汉字重新拥有无限生机,其具体成果体现在全球各地产生了无数中文爱好者和学习者。

 

        潘悟云就汉字文化圈与汉字平台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由于汉字有许多同字异形现象,再加上许多研究需要看到文字原貌,所以他提出,最好有一个汉字平台,既能满足汉字检索的需要,又能满足文献存真的要求。

 

        金荣华对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发表了见解。他说,有了文字,一个群体的风俗习惯、思想和信仰等才能有世代累积与传递的记录。金荣华认为,汉字是形、音并用的文字,汉字的构建方法对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递起着很大作用。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各个地方的方言虽不一样,但文字却是统一的,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就在于此。

 

        在黄德宽看来,汉字与世界上的其他现行文字相比,除了具有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的一般属性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文化特征,这种属性对中华文化的存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提出,要深入认识汉字对中华文化存续的历史贡献,深入挖掘汉字系统内蕴含的丰富文化讯息,是当代语言和历史文化学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张圣洁认为汉语中“小学”的内容对中华文化存续、传承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目前教育界和出版界存在许多问题,他主张从最基础的字音、字形、字义也就是“小学”出发,补上古汉语基础的一课,旨在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古代诗词曲文的内容,存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曾志朗则通过分析科学研究数据阐释了汉字与拼音文字在人脑中不同的处理方式,而从文字的发展过程中也能够看到整个人类的文明、所谓智慧的进展。

 

        最后,王石与钱复分别做了总结发言。王石表示这次关于普通话、白话文、汉语拼音等命题的讨论很有意义,收获很大。钱复谈到汉字是优雅的、美丽的,汉字的发展光大对中华文化的光大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维系汉字,推广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