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丝路资讯
报告: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1.8万亿美元 创9年来新高
2022年11月10日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以下简称“商务部研究院”)了解到,《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于日前发布。

 

       《报告》显示,2021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鲜明坐标,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继续以自身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共建“一带一路”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开放、绿色、链接为理念,向着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稳步前行,与共建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商务部研究院“一带一路”所所长祁欣表示,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在今年的《报告》中,将总书记提出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作为重要维度,综合整理分析了过去一年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进展。今年已经是《报告》连续第5年发布,对《报告》自身来说是一个重要里程碑。该系列报告持续关注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务实成效、以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展现共建图景,成为了解与研究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份重要文献。

 

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基石

 

       《报告》显示,中国始终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积极对接各方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推进一批关系共建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落地,提升交通、信息联通水平,推进能源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夯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基础,促进共同发展。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中国企业凭借强大的基建实力,解决共建国家基建堵点,打通“一带一路”建设的血脉经络。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由2013年的715.7亿美元升至2021年的1340.4亿美元,年均增长8.2%;完成营业额由2013年的654.0亿美元上升至896.8亿美元,年均增长4.0%。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较上年有所下降,但降幅收窄。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分别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总额的比重为51.9%和57.9%,分别较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但比重依然保持在50%以上。中国企业承建项目数量增多,2021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6257份,较上年增加646份,增幅达11.5%。

 

       祁欣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是推动共建国家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基石。在新冠肺炎疫情及全球化受阻背景下,国际承包工程市场整体规模受到影响,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环境也发生变化,但不变的是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度参与。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需在绿色、数字等新的增长点上拓展发展潜力和空间。

 

贸易往来展现强大韧性

 

       《报告》显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克服疫情等困难不断走深走实,为全球开放合作、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2013~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1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7.1%,占同期外贸总值的比重从25%升至29.7%。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1.8万亿美元,创9年来新高,同比增长32.6%,较当年外贸整体增速提高2.6个百分点。2021年,中国与145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2.5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41.7%。其中,东盟是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货物贸易最集中的地区,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8782.1亿美元,占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的48.9%,占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总额的34.8%。中国对东盟出口4836.9亿美元,同比增长26.1%;自东盟进口3945.1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在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方面,2013~2021年,中间产品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比重由2013年的49.8%升至2021年的56.2%。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分别为3.5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1.2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15.2%,合计占当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值的72.9%。同期,出口医药材及药品1181.3亿元,增长168.6%。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原油、农产品、金属矿砂和天然气分别为1.18万亿元、3565.5亿元、2127.7亿元和185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26.1%、24.9%和38.9%。

 

       在服务贸易方面,2015~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总额累计达6700亿美元,年均增长5.8%,占同期服贸比重从2015年的12%升至2021年的14.7%。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服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服务外包业务快速增长,中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43.4亿美元,同比增长23.2%。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自2017年2月《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以来,中国积极实施各项贸易便利化措施,实施率达100%。2021年12月,全国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分别为32.97小时和1.23小时,分别较2017年缩短了66.14%和89.98%。进出口环节需要验核的监管证件已从2018年的86种精简至41种。

 

       在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上,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92万亿元,增长18.6%,其中出口1.39万亿元,增长28.3%,全年跨境电商B2B简化申报商品规模达24.02亿美元。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累计在132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区内企业建设海外仓超2000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上的商品数已达1476个,2020年、2021年两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金额均超千亿元。

 

       “从增长空间来看,RCEP的生效实施、‘丝路电商’合作伙伴国数量增长,都是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强化经贸合作、密切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机遇。”祁欣说。

 

双向投资不断深化

 

       《报告》显示,投资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国积极与共建国家拓展投资领域,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降的大趋势下,中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齐头并进,合作平台不断深化,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与东道国在互利共赢中走向共同发展繁荣。

 

       在对外投资方面,2013~2021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达1613.1亿美元。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中国境内投资者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7个国家直接投资214.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4.8%,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促进了相关国家疫情后的经济恢复。

 

       吸引外资规模方面则呈现逆势上扬。2013~2021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投资设立企业3.2万家,对华累计直接投资711.5亿美元。2021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实际投入外资112.5亿美元,同比增长36%,占同期中国吸收外资总额的6.5%。

 

       据祁欣介绍,投资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国积极与共建国家拓展投资领域,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降的大趋势下,中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齐头并进,合作平台不断深化,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与东道国在互利共赢中走向共同发展繁荣。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的合作稳步开展,不断拓宽合作新增长点。截至2021年末,纳入商务部统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分布在46个国家,累计投资507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6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9.2万个就业岗位,有力促进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近200亿美元,已设立境外企业1700余家。在外资来华投资方面,中国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不断强化对制造业吸引外资的支持力度,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

 

金融合作多元包容

 

       《报告》显示,9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中资金融机构布局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取得新突破,绿色金融有序推进,多元、包容、可持续的“一带一路”融资体系初步建立。

 

       中国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共有来自2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48家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中国已与84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122份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或监管合作协议,其中涉及3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截至2021年6月,共有12家中资银行在4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139家分支机构,8家中资保险机构在9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设有16家机构。2021年,中国信保承保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1699.6亿美元,增长11.3%;支付赔款3亿美元。截至2021年末,中国进出口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4.7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初增长9.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3.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500亿元。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投资往来不断加深,推动跨境人民币使用规模较快提升。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4.53万亿元,同比增长65.9%,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16%。截至2021年9月,中国已经与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定。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报告显示,2021年12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排名升至全球第四位,全球支付份额为2.7%。2022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2.79%,位居全球第五位,为IMF自2016年开始公布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

 

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