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丝路资讯
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向绿色项目扩展
2022年3月23日

 

       2021年底召开的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并就新形势下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表明,中国仍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但是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和方式必然会发生一定变化。

 

       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中企而言,推动绿色投资,既可降低境外投资的气候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又能树立绿色投资者的良好形象,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除了提出本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绿色丝绸之路。”近日,毕马威中国“一带一路”工作组主管合伙人江立勤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

 

       2022年是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九年,中国已经与147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合作文件,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开展务实合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中老铁路、蒙内铁路、雅万高铁、中白工业园等一批标杆示范项目,覆盖铁路、公路、港口、能源、通信、园区和公用事业等诸多领域。过去两年多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推进“一带一路”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从以往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到优化产业链布局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江立勤说。

 

       随着全球100多个国家发布碳中和目标,世界各国已经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共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各国疫后经济复苏的必由之路。2021年9月,习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明确提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未来中国将助力沿线国家实现绿色能源发展,重点开发新能源上游的矿业(如锂矿)项目以及光伏、风电、地热、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多数沿线国家非水可再生资源丰富,新能源开发需求旺盛,加上中国光伏和风电的技术及成本在全球领先,为“一带一路”投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施了一批清洁能源项目,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出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合作、野生动物保护、荒漠化防治等交流合作,推动建设绿色丝绸之路。2021年6月,在“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期间,中国等29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呼吁开展国际合作以实现绿色和可持续经济复苏,促进疫情后的低碳、有韧性和包容性经济增长。

 

绿色投资挑战不小

 

       江立勤认为,从项目的行业类别来看,过去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得最多的是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随着全球疫情带来不同程度的供应链中断危机,以及全球对ESG的关注度大幅提升,未来中国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将是优化产业链全球布局从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实施绿色、健康和数字化项目以推动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当前,已有130多个国家承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标,其中包括新加坡、匈牙利、智利、哥斯达黎加、南非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未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和低碳发展理念的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做出碳中和承诺并实施相应的绿色低碳政策。

 

       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绿色投资让中企面临诸多机遇。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单位GDP的能源强度、碳强度和温室气体排放均较高,且许多国家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从自身可持续发展来说,需要实施绿色投资。

 

       与此同时,有专家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绿色投资的挑战不容忽视。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基础和生态环境较差,经济发展程度较低,高耗能、高投入的传统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和能源贫困的现象较大范围存在,而且绿色发展理念滞后。

 

       据国际能源署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75%的人口无法获得电力,且无法用电的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总体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任务繁重,环境保护意识弱,尚未意识到开展绿色投资和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同时,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密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开展绿色投资的难度较大。例如,南亚和东南亚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环境承载压力大;中亚、中东和北非地区气候干燥,森林覆盖率低,面临严重的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问题。

 

       此外,一些“一带一路”投资项目与绿色发展要求差距较大。目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仍以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工业等传统产业为主,可再生能源等绿色产业所占比重较小。

 

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的鲜明主题

 

       前不久,中国信保与生态环境部签署《协同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希望双方以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起点,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共同打造政金合作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典范,服务支持新发展格局下的绿色丝绸之路。

 

       赵英民称,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互支撑,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及疫后复苏的重要手段。生态环境部信息显示,近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额总体呈增长态势,这一趋势预计将延续并不断增强。

 

       江立勤称,针对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与运营将向绿色项目拓展,对相关的政府部门来说,希望能够更多地利用政府间的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另一方面,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性布局,更好地抢占当地市场,建立先发优势。

 

       对于参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中国企业来说,不仅仅需要与当地政府合作,而且更需要与当地社区、环保组织等打交道,严格遵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符合国际规范的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企业要认识到,沿线地区地质地理条件复杂多样,科学认识其差异巨大的地理格局是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基础。发展仍然是解决当今世界矛盾和挑战的唯一选择。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种项目、推动经济增长,是沿线各国发展的根本需要。

 

       江立勤建议,企业应该及早洞察新的趋势变化,在战略层面,将“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和运营纳入企业全球国际化布局的整体战略中考虑,要以长远的目标来考虑和分析投资所在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建立长期的战略目标;组织建立更加高效的管理队伍,储备具有国际化运营能力和经验的中高层人才;在IT系统、数据平台、财务共享等方面加大投入,通过数字化手段更有效地将海外公司的运营信息整合管理,及早从预算管理和结果导向的角度掌控和指导海外公司的发展。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