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丝路资讯
加强文化交流 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2022年3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
 

加强文化交流 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介绍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进展情况时表示,尽管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冲击,但共建“一带一路”仍保持良好势头。过去一年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硬连通”扎实推进,有10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成员达到180个。在这一良好态势下,如何让民心相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表示:“我们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作为文化联盟平台的作用,着力推进民心相通、发挥文化赋能作用,着力推进文化为民、发挥文化带动作用,不断健全优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发挥好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联盟机制的重要作用,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注入强劲动力,将‘一带一路’打造成宣传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传开来、落下地、开出花、结出果的一条新希望之路。”

 

       “音乐是连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桥梁和纽带。”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授刘月宁认为,“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多样,文化上的差异和误解会阻碍其他方面的合作。而音乐可以跨越民族、文化、地域和历史,能够促进各国文化互鉴,增进彼此间的文化认同和互信尊重。刘月宁一直致力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她介绍,2019年,在孔子学院总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央音乐学院与乌克兰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共建了全球首所“音乐孔子课堂”。“音乐孔子课堂”推动和发展两国音乐教育合作,向乌克兰学生普及中国传统与现代音乐艺术,同时也把更多的乌克兰音乐介绍到中国来。

  

       “音乐孔子课堂”是国际教育合作和文化传播新的路径,对于促进两国人文交流具有长远的积极意义。近年来,“音乐孔子课堂”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文联主席鄢福初表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包括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外来文化引进来两部分。“走出去”的文化要成体系,要做好顶层设计,如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分为多少门类,哪些是体现文化自信的内容,并为之设立相应的信息库,在与“一带一路”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就有一个可遵循的基本范围和原则。目的就是要把有艺术感染力的、代表中华优秀文化精髓的作品展示给“一带一路”上国家的人民,展示给世界人民。

 

       他还强调要在推介手段上多下功夫,要面向当地主流人群进行推介,对文艺作品做到充分表达和解读。在以往的交流活动中,鄢福初发现其实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书法很感兴趣,如何介绍中国书法、充分阐释书法艺术的魅力就显得很重要,因为文化可以在心灵深处留下记忆,实现民心相通。

 

       鄢福初表示,文化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有文化自信。“既要有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也要有历史文化自信,要打造更多的平台和渠道,让博物馆的藏品走进‘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所创造的辉煌历史。还要利用好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技术,做云展览,包括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举办高端国际学术论坛等。”

 

       鄢福初介绍,湖南美术馆今年将举办“一带一路”西欧国家油画展。他表示,美术馆展览项目不光对内还要对外,对外的展览要形成一整套机制并且每年都要规划,把对外交流变成美术馆的常态化工作。

 

       “把各国先进的艺术形式包括美术、非遗等引进到中国,把我们的艺术推介到国外,做好双向的交流互动,提高交流的艺术品质。还要持续探索交流的路径,每做一次展览就要形成一定的成果经验,进而形成‘一带一路’国家乃至全世界对外交流的推广体系。”鄢福初说。

 

来源:文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