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丝路资讯
报告研学 | “一带一路”: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2022年11月24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要求“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国际公共产品’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者奥尔森提出,公共服务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其重要特点。国际公共产品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边界,是不同人群都可以享受的产品。”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表示,良好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的国际自由贸易、稳定的国际金融和国际货币体系秩序等,都可以被列为国际公共产品。

 

  作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九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史志钦认为,主要表现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与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

 

  坦诚互信的政策沟通,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目前,中国与147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并且“一带一路”被写进联合国决议,已成为全球共识。这不仅加强了中国和周边地区和国家的经贸往来,更促进了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为全球发展注入稳定性。

 

  打通堵点的设施联通与贸易畅通,保证世界开放型经济与贸易——“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要架构正在形成,一批标志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亚吉铁路、阿联酋联邦铁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让世界瞩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由6.5万亿元增长至11.6万亿元,年均增长7.5%。

 

  积极顺畅的资金融通,为稳定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提供助力——截至2021年末,中国发起设立的亚投行已批准158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达319.7亿美元,已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此外,中国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与计价货币功能。

 

  在史志钦看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中国国际公共产品除了具有一般国际公共产品的特征之外,还具有及时性、包容性和务实性。中国提出的倡议型国际公共产品是为了解决现阶段全球最为迫切的问题;不搞小圈子,尊重国际社会各方的意见,始终欢迎世界各国参与;中国基本承担了所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工作,保证了产品本身切实可行。

 

  “共建‘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国际合作倡议能够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根植于中华历史厚土、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在合作理念上,中国始终坚持和而不同、互惠共赢的“交朋友”观念,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通过自身切实有效的经验帮助发展中国家,同时不排斥任何发达国家加入。更重要的是,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周边国家弥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也使“全面开花”的合作成果更具可持续性。

 

  经过九年发展,如今的“一带一路”已经超越传统经贸合作模式,进一步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原则为现有的全球治理模式提供有益补充。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文化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大写意”到精谨细腻“工笔画”的重要内容。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史志钦建议,在现有“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应认真落实巴黎协议、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发展,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中发挥关键作用,让更多成果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