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丝路资讯
颜李朝 周玉波:深化湖南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国际产能合作
2024年2月23日

 

       湖南作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腹地,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肩负着新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要抢抓机遇,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在国际经贸合作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产生辐射力、牵引力和创新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走深走实。


湖南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产能合作的现状


       合作规模持续扩大,但产能合作层次偏低。湖南省与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35个国家在经贸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根据长沙海关的数据,过去十年间,湖南与这些国家的贸易规模由2013年的664.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520.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4%,累计贸易额达到1.47万亿元。共有790家湖南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设立了1059家企业,仅2023年的前九个月,湖南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设立了49家境外企业,新增的中方合同投资额为14.9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为5.3亿美元。此外,还承包了88个对外工程项目,新签合同额为14.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为9.9亿美元。湖南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产能合作规模日趋扩大,合作主要集中在服装及衣着附件、电子元件、塑料制品、金属矿及矿砂、粮食等产品的产销上,属于较低层次的合作。在高端品牌和高精尖技术合作领域的合作相对较少,整体发展模式较为粗放,在高端行业或优势行业中尚未充分发挥其在贸易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但产业园区发展较缓。《湖南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成果和未来展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详细介绍了湖南省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涵盖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文化交流的多个方面。然而,产业园区的发展相对缓慢。尽管省政府制定了多项策略和行动计划,但在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方面仍面临挑战。这些园区的数量有限,企业入驻率不高,还未能显示出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合作机制正在形成,但标准对接难度较大。白皮书指出,湖南省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类政策,正在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涉及项目推进、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参与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规范存在差异,特别是在项目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等环节,标准统一化和互认互换的难度较大。这种标准不一致性给项目实施带来了不少的障碍,无形中降低了合作效率。


       合作意愿日渐浓厚,但服务体系尚待完善。白皮书强调了湖南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积极参与和强烈意愿。随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响应,省内外资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然而,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完善。金融服务尚未能充分满足企业需求,官方网站功能相对单一,服务平台分散且功能重叠,尚未形成统一高效的服务体系。此外,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


湖南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产能合作的未来


       转型升级,不断优化共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层次。一是产能合作层次应更加高端化。结合自身优势,抢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推动合作产业(重点是先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二是产能合作层次应更加多样化。可以继续拓展合作行业。要结合湖南优势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产业特色,把握合作方向,进行优势产能输出和引进。继续拓展合作行业,重点包括但不限于装配式建筑、装备制造、环保机械、新材料、输变电设备、光伏、农业、人文科教、医疗卫生等领域。


       提质增效,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产业园区合作。一是要做大做强境外特色合作园区。鼓励境外合作园区围绕双方优势产业引入优质企业,提升产业集聚度。园区可以联合专业招商服务机构,实行精准招商。两国政府间争取加强合作,对成功新引进与优势产业相关的世界500强企业(包括分公司、子公司)的产业园区或招商机构给予一定招商奖励,并对园区新进驻的世界500强企业(包括分公司、子公司)给予三年的租金补贴。另外,根据园区当年新增落地投资额(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房屋租赁投资等)给予园区一定金额补贴。二是着力建设高水平湖南省国际经贸合作园区。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加快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物流园区的建设,便利国际贸易的开展。一方面依托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基础,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跨境寄递服务网络和产销服务体系,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高地。另一方面,重点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在合作园区内或辐射的周边区域建立中非创新技术合作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中非合作示范基地或科技孵化器等。对在合作园区内开展中非合作展览和技术项目对接活动、建设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专家(技术)数据库等建设业务的服务机构予以支持,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资助。对新落户在合作园区内的中非合资创新型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或入驻优惠。


       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对接标准。标准包括合作流程、机制标准和合作项目内容标准。一方面,应梳理出一套完整的适用湖南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企业合作的详细流程,明确每个环节需操作的事项,以及每个环节的责任部门,企业可随时查阅并参照执行。另一方面,建立并不断丰富湖南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专家库,总结以往项目经验,研制各国(地区)项目对接统一标准。聚焦非洲、东盟、港澳三个重点区域,完善标准体系,提供标准化专业服务,在双方优势行业领域共同制定国际标准。同时推动各地区、国家间标准化主管机构开展已有标准的互换互认工作,进一步扩大标准交换互认范围,重点针对设计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加工、检验检测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开展标准的制定、翻译、比对、融合和适用性分析验证工作,形成全面、统一的标准目录,解决因标准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摩擦,推动项目更顺利、更快速落地。


       多措并举,不断加强共建“一带一路”服务体系供给。一是加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服务,适度向中小企业倾斜。由政府牵头,搜集相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同时寻找银行等合作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专项贷款项目,对于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及时发放贷款。二是梳理、整合、完善现有的综合服务平台,将共建“一带一路”各分散的平台及其功能统一到一个专门服务平台。平台功能的设置既要助力省内优质企业“走出去”,也能方便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优质企业“引进来”。可以设置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负责综合服务平台功能的完善和管理,加强数据的监控并且做好平台功能的及时更新升级,广泛采纳群众意见和建议,促进平台功能体系优化。三是要完善物流运输,丰富湖南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双向货运方式和路线。在现有中欧班列(长沙)基础上,新增湖南与亚洲、非洲国家的站点,同时为我省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重点企业一对一制定专项物流解决方案,保持并适当增加中欧班列(长沙)定制化专列,强化大宗货源保障,将湖南“制造”的产品订单及时销往国内外市场。此外,持续支持企业以“公铁联动、多式联运、多程通关”的模式申报出口,实现综合保税区保税优势和中欧班列运输便利的无缝衔接。四是要加强人才建设,建立“一带一路”共建专业人才培育中心。联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建设人才培育中心,开展一系列教育培训,实行人才定制化服务,以此实现对共建“一带一路”专项人才的供给。五是要优化审批流程,做好项目全过程监管。继续简化共建“一带一路”相关审批流程,对于重要紧急项目“一事一议”,灵活开通绿色通道。联合专家团队,对于准入项目,做好事前评估;对于在建项目,做好进度跟进;对于已建项目,也需定期检查,并设立退出机制,如项目不符合发展要求或无发展潜力,能及时退出或纠正。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YBA1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红网